|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临武县志第四篇农业第二章种植业第一节耕作制度(一)

临武县志第四篇农业第二章种植业第一节耕作制度(一)

关键词:水田耕作制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临武信息港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linwu114.com
  • 感谢 slluoju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9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一、水田耕作制
        县内水稻的耕作制度,以双季稻耕作制为主。1988年,全县有双季稻面积7074公顷,占水田面积的65%,其中4533公顷的栽培模式是稻--稻--肥(红花草子)。一季稻耕作制主要是稻--冬闲,面积2333公顷,主要分布在镇南、三合、大冲、接龙、武源、金江、西瑶、双溪的农林和东山林场等高海拔地区;烤烟--稻栽培模式有533公顷,分布在万水、南强等地;西瓜--稻栽培模式有400公顷,以同益、土地为主;蔬菜--稻栽培模式有667公顷,玉米--稻栽培模式有533公顷,主要分布在武水流域;还有部分豆--稻、稻--红薯、稻--秋玉米等多种种植模式。水稻与旱作物分年轮作的,每年约666公顷,主要是水稻与香芋分年轮栽,分布在武水、双溪等地。
        1989年,稻--稻--肥栽培模式面积达5783公顷,创历年最高水平,占当年水田面积的53%,占晚稻面积的82.2%。以后逐年下降。是年,在武水、汾市、同益、南强、花塘、楚江等乡镇推广213公顷垄栽稻--萍--鱼(垄面种稻,水中养鱼,水面养萍)立体结构种养模式。
        1992年后,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县内部分双季稻地区采取玉米--稻、烤烟--稻、西瓜--稻等一干一湿的稻田耕作制。
        1999年起,全县大面积种植香芋,早稻面积锐减,香芋--稻成为县内水田最主要的耕作制。
        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投入产出效益较低,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所影响。县内多数地区农民以“够自已吃”为种田目标,改双季稻为单季稻者逐年增多。2003年,全县双季稻面积只有1988年的60%。
        2005年,双季稻面积比1988年减少2864公顷,下降到4210公顷,占当年水田面积的39.5%。稻--稻--肥栽培模式面积不足1333公顷。稻--稻--菜、稻--稻--马铃薯栽培模式面积260公顷,主要分布在城关、武水、花塘、双溪、汾市等乡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