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临武县人口构成

临武县人口构成

关键词:人口构成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临武信息港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linwu114.com
  • 感谢 slluoju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04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一、民族构成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县内有汉、瑶、蒙古、彝、壮、侗、土家、满、苗、回、朝鲜、白、黎13个民族。少数民族中,瑶族人口最多。西山历来为瑶族定居之地,其他乡镇也有少量散居。除汉、瑶族外,另11个民族人口多为婚姻或工作调动迁入临武,且集中在县城及香花岭镇,其他地区较少。各民族人口分别为:汉族292397人,占总人口的99.61%;瑶族1088人,占0.37%;其他民族49人,占0.02%。
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定居临武境内的,少了黎族,新增藏、维吾尔、布依、哈尼、傣、纳西、土、仫佬8族,均散居在乡村,其原因是机械变动。各民族人口为:汉族302163人,占总人口的99.63%;瑶族914人,占0.30%;其它民族213人,占0.07%。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9766人,所占比重增加0.02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0人,减少0.02个百分点,其中瑶族减少174人,减少0.07个百分点。县内瑶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按新的政策,外出打工、经商半年以上者由现居住地普查登记,其实际人口仍有所上升。

二、性别构成
        1988年底,临武人口中男性148041人,占总人口的51.76%;女性137951人,占48.24%。男女性别比为107.29:100。1990年人口普查,全县男性152100人,占51.82%;女性141434人,占48.18%。男女性别比为107.54:100。为扭转性别比失衡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起,县委、县政府贯彻各种法律法规,倡导少生优生,提高人口素质,遏制和打击胎儿性别鉴定及对女婴的溺婴弃婴行为。但一些县民受“无后为大”、“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封建思想的影响,仍存在重男轻女之心,作胎儿性别鉴定后,选择性终止妊娠及抢生、逃生、躲生男婴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全县男女性别比差不断增大。2000年人口普查,全县男性160077人,占52.77%,女性143213人,占47.23%,男女性别比为111.77:100。2005年,全县男性165981人,占52.7%;女性148877人,占47.3%。男女性别比111.48:100。因打工经商外出者男性居多,实际男女性别比更高出此值。

三、年龄构成
        20世纪末,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及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保健活动的积极开展,人口寿命增高;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力度加大,新出生人口减少,县内人口年龄构成逐渐从成年人口型向老年人口型转变。1990年,全县0~14岁人口96462人,占总人口32.86%;15~64岁182383人,占62.13%;65岁以上14689人,占5%。2000年,全县人口中,0~14岁69020人,占22.8%;15~64岁213273人,占70.45%;65岁以上20405人,占6.74%。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0.0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上升了8.32和1.74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明显。

四、职业构成
        临武是农业县,从事农业生产为县民的主要职业。1990年,全县在业人口163460人,占总人口的55.69%。按行业分,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的143479人,占在业人口(下同)的87.78%;从事工矿、地质、建筑、交通、邮电业的9926人,占6.07%;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广电、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事业的3395人,占2.08%;从事党政群团机关工作的2477人,占1.52%;从事商业、供销、服务及房地产管理、金融、保险业的4394人,占2.69%;其它行业26人,占0.0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新兴产业纷纷崛起,职业构成出现农业从业者减少,其他职业劳动者比重增大的情况。2000年,开展10%抽样调查,接受调查的18207名各类从业人员中,农林牧渔业15362人,占84.37%;采掘业556人,占3.05%;制造业220人,占1.21%;电力、煤气管理业73人,占0.4%;建筑业67人,占0.37%;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24人,占0.1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405人,占0.2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411人,占3.21%;金融保险业54人,占0.32%;房地产业5人,占0.03%;社会服务业183人,占1.01%;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16人,占0.64%;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315人,占1.73%;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7人,占0.09%;国家、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304人,占1.67%;其它行业85人,占0.47%。
        由于改革开放和妇女政策的落实,妇女地位提高。女性就业人数及其在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逐年增多,男女就业的比例渐趋平衡。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县内有就业女性73282人,占就业总人口的44.83%;其中从事非农林牧渔业的女性6784人,占就业总人口的4.15%;担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女性81人,占该类职业人数(以下同)的5.1%;从事地质勘查、水利管理的女性3人,占4.48%;从事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女性922人,占33.74%;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女性1906人,占37.91%;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的女性353人,占53.98%。2000年10%抽样调查,就业女性8230人,占受查就业总人口的45.21%,比1990年多0.38%;其中从事非农林牧渔业的女性971人,占就业总人口的5.33%,比1990年多1.18%;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中的女性95人,占该类职业人数(以下同)的27.27%,比1990年多22.17%;从事地质勘查、水利管理的女性11人,占37.93%,比1990年多33.45%;从事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电影业的女性138人,占43.81%,比1990年多10.07%;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313人,占47.35%,比1990年多9.44%;从事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的女性71人,占61.27%,比1990年多7.23%。

五、家庭构成
(一)家庭规模
        家庭规模指家庭户一户的人口数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家庭户74875户,家庭户人口289211人,每户平均3.86人,一至四人户成阶梯形增加,五人以上户逐渐减少。按实际规模分,其中一人户6329户,占家庭户总数的8.45%;两人户8504户,占11.36%;三人户13476户,占18%,;四人户21431户,占28.62%;五人户15638户,占20.89%;六人户6362户,占8.5%;七人户1229户,占2.84%;八人户720户,占0.96%;九人户212户,占0.28%;十人户74户,占0.10%。20世纪末,人口管理工作加强,少生慢生优生大势所趋,人口增速减缓,家庭规模缩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家庭户86721户,家庭户人口302656人,每户平均3.45人,家庭户总数与家庭户总人口分别比1990年增加1846户和9122人,而户均人数比1990年减少0.41人。按家庭实际规模划分,其中一人户10092户,占家庭户总数11.64%,比1990年分别增加3763户和3.19%;二人户12330户,占14.22%,比1990年分别增加3826户和2.86%;三人户21942户,占25.3%,比1990年分别增加8466户和7.3%;四人户22510户,占25.96%,户数比1990年增加1079户,而占家庭总户数的比例则减少2.66%。五至十人户比1990年均有减少。其中五人户13456户,占15.62%,比1990年分别减少2182户和5.37%;六人户4460户,占5.14%,比1990年分别减少1902户和3.36%;七人户1378户,占1.59%,比1990年分别减少751户和1.25%;八人户391户,占0.45%,比1990年分别减少329户和0.51%;九人户116户,占0.13%,比1990年分别减少28户和0.05%。
(二)家庭结构
        全县家庭户中二代户数量最多,其成员由掌管家政的一对夫妇和未婚子女组成。此类家庭一般称为核心家庭。其次是三代户,即由一对夫妇和他们的父母、子女组成,称主干家庭。一代户主要是新婚无子女夫妇或子女分家后单独生活的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家庭户。四代同堂的家庭户数量较少。此外,还有其他家庭户,这类家庭户结构比较复杂,多由鳏、寡、孤、独混杂组合而成。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有一代户5063户,占家庭户总数的(以下同)6.76%;两代户53777户,占71.82%,比一代户分别多48714户和65.06%;三代户7440户,占9.94%,比二代户分别少46337户和61.88%;四代户180户,占0.24%,比三代户分别少7260户和9.7%;其他户8415户,占家庭户总数的11.24%。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一代户比1990年分别多13229户和14.33%;两代户比1990年多3669户,占家庭户总数的比例少5.58%;三代户比1990年分别多3299户和2.44%;四代户比1990年分别多64户和0.04%。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没有统计“其他户”。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