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临武县志第十六篇教育科技第一章教育第一节学校教育

临武县志第十六篇教育科技第一章教育第一节学校教育

关键词:学校教育,临武县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临武信息港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linwu114.com
  • 感谢 slluoju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81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一、学前教育
(一)幼儿园
    公办幼儿园  1988年,全县有专业幼儿园2所。当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办园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各乡镇中心小学原办的幼儿园,随即改办学前班,各单位幼儿园陆续停办。到年底,公办的只有县政府直属机关幼儿园(简称机关幼儿园)、轻工业局幼儿园2所,计18个班,在园幼儿734人,幼教员工51人。1991年,两所幼儿园有15个班,幼儿654人,幼教员工54人。1994年,县劳动服务公司在本公司院内以公费创办幼儿园。是年,全县有幼儿18个班,682人,幼师57人。1996年,3所幼儿园有幼教员工58人,18个班,在园幼儿680人。
    1999年,因企业改制,办园经费无保障,县轻工业局幼儿园停办。同年9月,县劳动服务公司幼儿园改制为民办的红太阳幼儿园。县内公办幼儿园仅有机关幼儿园1所,直至2005年。
    民办幼儿园    1999年元月,城关镇杜爱娟在县城新屋场创办临武县第一所民办幼儿园――小精灵幼儿园。同年 9月,周玉清等人接办原由劳动服务公司办的幼儿园,合股创建了红太阳高级幼儿园。由于进入新一轮幼儿人数高峰期,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民办幼儿园纷纷兴办。2000年8月,县城小嘉宾幼稚园在解放北路创立。2001年,在乡镇创办的幼儿园有汾市乡北岸的育苗幼儿园,金江镇的小天鹅幼儿园,楚江墟的爱心幼儿园;县城开办的有新新幼儿园,小博士幼儿园。2002年,县城新办蓝天中英文幼儿园、聪聪幼儿园和创艺幼儿园。2004年,金江镇贝贝幼儿园创办开园。同年,教育局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对照保教结合的要求,对县内幼儿园进行督查、撤并,使其逐步规范、提高。民办幼儿教育事业进入健康发展时期。
    2005年,县内有民办幼儿园11所,校园面积30931平方米,建筑面积14030平方米;配有校车12辆;有教职员工139人,在园幼儿1420人。幼师中有本科学历的2人,大专学历25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
    附:机关幼儿园简介
    机关幼儿园创办于1952年。1988年,由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管理,园址在电影院右侧。当年开设12个班,有幼儿588人,教师员工30人。1999年,转交县妇女联合会管理,有幼儿10个班,教师员工34人。
2005年,机关幼儿园占地面积233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968平方米,有幼教员工40名。开设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4个、学前班2个,共10个班,在园幼儿521人。

(二)学前班
    1988年,全县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82个,有幼儿2640人,教职员工130人。学前班学生为5岁至6岁半的幼儿,教学要求高于幼儿园而低于小学一年级,教材多为学校自由选购,讲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由于农村幼儿园条件普遍较差,大多数家长愿意在幼儿达到一定年龄后把他(她)们直接送入学前班,因此,在小学设大龄幼儿学前班被逐步推广。
    1991年,城镇小学始设学前班。当年全县学前班发展到125个,幼儿3950人,在岗教师250人。1995年办班146个,在读幼儿多达5928人,比1988年增长2.25倍。1998年,随着幼儿园的发展和幼儿就读小学的低龄化,学前班教育受到影响,学生急剧减少,全县仅有学前班85个,教师170人,在校学前幼儿2226人。2001年,学前幼儿最少,只有1211人。
    2005年,全县小学附设学前班102个,有教师198人,经过多次改革,学前班课程设为:语言、计算常识、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学校可以自由选购教育部编或者湖南省编教材。上课形式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文化,不举行统一考试。
二、 小学教育
(一) 办学概况
    1988年,全县有小学400所,教职员工1542人;小学生源处于高峰期,在校小学生36757人,每万人口拥有小学生1272人,比全省平均数多27人。当年毕业4190人,会考合格2842人,合格率68%。1992年,在校小学生39955人,毕业3814人,会考合格3716人,合格率达97.4%。全县小学校园共计占地面积79.9万平方米,比1988年增加2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增加4.8万平方米。1995年,有小学440所,在校小学生43695人,毕业4625人,会考合格4617人,合格率99.8%。以后,小学毕业合格率均保持在此水平以上。1997年,临武县接受国家“两基”验收,有小学338所,在校学生多达45890人,当年毕业66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6%,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84.76%和81.28%。此后,由于计划生育成效日渐显现,小学生源逐步减少。各乡镇中心小学及村联校经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学生容纳量得到较大提升,部分村级小学或办学点因学生向中心小学集中而被拆并。2002年,全县有在校小学生27647人,当年毕业8078人,会考合格的8075人。此后几年,全县小学生源大减,小学也随之减至176所,在校学生减少为27647人。
    2005年,全县有小学163所(其中民办1所),为1988年的41%。在校学生17404人,为1988年的47.3%。当年毕业2140人,毕业合格率99.8%。学校占地699586平方米,学生人平占地面积40.1平方米,比1988年增加25.8平方米;生平学校建筑面积9.83平方米,比1988年增加6.3平方米。
(二) 学校布局
    为改善学校条件,整合办学资源,纠正学校多、散、差的状况,自1988年起,按照上级“一个乡镇只办一所中心完小,一个村委会只办一所村级小学”的要求,开始对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对多余的学校分期分批加以撤并。当年撤并小学18所,其中双溪乡3所,土桥、花塘乡各2所,城关镇、南强乡、接龙乡、金江镇、大冲乡、镇南乡、三合乡、麦市乡、楚江乡、武源乡、东山林场等11个乡镇场各1所。1992年,县内再次对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当年撤销15所小学,其中金江镇8所,三合、武源乡各2所,花塘乡、接龙乡、西山林场各1所。由于部分群众在思想上难以接受村小被撤的事实,布局调整工作颇有阻力,部分村小在撤除后又由村民筹资聘请教师恢复办学,1993年,学校数量反而有所增加。
    1994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迎检阶段,恰逢县内小学生源进入又一个高峰期,县教育部门一方面督促中心小学及各村联校加大建校力度,一方面继续拆除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小学。到1996年,先后撤销的小学校有:岚桥镇5所、南强乡11所、汾市乡4所、土地乡5所、水东乡2所、接龙乡2所、金江镇2所、三合乡4所、万水乡7所、楚江乡13所、西山林场3所、东山林场5所,武源、花塘、大冲、镇南、麦市各1所。
    1997~2004年,县内小学适龄儿童人数急剧下降,调整学校布局的工作步子进一步加快,期间,较顺利地 撤并了160所学校。即:城关镇3所、武水镇8所、岚桥镇5所、广宜乡6所、南强乡7所、同益乡9所、汾市乡2所、土地乡7所、水东乡5所、接龙乡8所、金江镇5所、大冲乡6所、镇南乡11所、三合乡18所、麦市乡18所、楚江乡12所、武源乡16所、花塘乡11所、西瑶乡3所。通过多次调整布局减少了重复建设,集中力量改善了各地中心小学和村联校的办学条件,学校之间条件差距缩小,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2005年,全县有小学163所,分别为:
    县直属小学3所:城关完小、西城完小、香花岭完小。
    民办学校1所:锦山学校。
    城关镇3所:中心小学、城关镇二完小、曾家岭小学。
    武水镇12所:中心小学,红旗、联合、刘家、太和、东坪、城头、东杨黄、三江、双塘、下洞、太平水小学。
    双溪乡4所:禾鱼、大岭、贝溪、金盆小学。
    岚桥镇8所:岚桥学校小学部,油麻田、杉树、大广、百乐坪、九泽水、古山、赛塘小学。
    南强乡6所:中心小学,莲塘、田头、文溪、周家、渣塘小学。
    广宜乡6所:中心小学,上磨、安富、龙水、元富、小广小学。
    同益乡8所:中心小学,坦下完小,石桥、油行、唐家、秀源、老寨、集村小学。
    汾市乡7所:中心完小,南岸、南福、社下、鼎夏、上乐、横山小学。
    土地乡9所:中心小学,文汇、小湾、寺冲、黎坪、玉美、腊水、大泉、石里小学。
    水东乡5所:中心小学,水东、小城、畔塘、旺田小学。
    接龙乡3所:中心小学,天堂坪、茅金坪小学。
    金江镇8所:中心小学,联合、打鼓、润梅、白岭、温泉、林森、木冲小学。
    大冲乡7所:中心小学,上塘、油湾、牛背溪、毛贝、大坪、柳塘小学。
    镇南乡15所:中心小学,深坪、茶山、杉木溪、江口、横冲、来溪、南家塘、锦田、排洞、五里、岭岳下、秀里、佛祖、大富冲小学。
    三合乡6所:中心小学,三合二小,新甘、甘溪、童子、贺家小学。
    麦市乡6所:中心小学,琶溪、五星、上乔、乐源、塘下小学。
    万水乡20所:中心小学,白竹、儒风、黄祖江、大汉、上横、林里、罗家、卢家、卢市、何家、下谭、 廖家、塘头、湾村、门头、下横、岭背、周家、山下小学。
    武源乡2所:中心小学、大塘小学。
    楚江乡13所:中心小学,顾村、朱禾、粗石江、下城、塘里、矮愁、晓言塘、富塘、莲塘、水库、龙布江、下舟小学。
    花塘乡4所:花塘学校小学部,、花塘村小,铺下、农科小学。
    东山林场2所:中心小学、东山完小。
    西瑶乡3所:中心完小,谷富塘、茶林塘小学。
    茶场2所:中心小学、场部小学。
附:小学选介
    城关完小  【学校的前身是清光绪年间的官立高等小学堂,1954年定名“城关完小”。1980年7月,被确定为郴州地区首批重点小学之一。】
    1988~1994年,学校先后兴建了4栋教师宿舍,新增建筑面积10390平方米。其中,1994年新建11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1996年征地0.52公顷,新建四层2200平方米的教学楼,并改建旧教室18间。同时陆续完善了音、体、美等设施,添置图书,配置多媒体、中心控制、电脑、语音等现代化设备,并建立雏鹰电视台。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等称号。 1991年,该校149班荣获“全国红旗中队”称号,157班、173班先后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学赖宁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城关完小占地1558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392平方米。在校学生2869人。在职教职员工119人,其中有全国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特级教师2人,中级以上职称87人。
    香花岭完小  【学校由香花岭矿业同业工会创办于1933年,校址在香花岭十字街。1940年,改名为镇平乡中心国民小学。1950年,由临武县人民政府接管,改名香花完小。1959年5月,由香花人民公社移交给香花岭锡矿,更名为香花岭锡矿子弟学校。1969年,附设初中班。1978年,中、小学分设,小学部定名为香花岭锡矿子弟小学。1974年,设香花铺和安源工区两个小学分校。】
    1988年,学校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校舍面积3300平方米。此后,学校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配置了音乐、舞蹈、电脑等一系列专业教室,其中图书室藏书3万多册,学科仪器、文体器材达到一类学校标准;安装了内部电讯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1994、1997年,香花铺、安源两分校停办。2003年12月,该校因香花岭锡矿改制而移交县办,定名临武县香花岭完全小学。2005年,学校占地面积842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236平方米。学校有教学班15个,学生767人;有教职员工32人,其中小教高级教师17人。
18年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双合格优秀示范学校”、“湖南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等荣誉, 先后有学生张小毛,教师周伟、何顺英、刘秋成等10人次获国家级嘉奖。2002年,湖南教育台、《湖南日报》、湖南新闻图片社先后对香花岭锡矿子弟小学的管理经验作了专题报道。
    文汇小学 位于土地乡古城村对面。1994年6月,临武遭受特大洪灾,古城、书楼、沙洲坪等村办小学受损。是年12月,香港烟草公司和香港《文汇报》捐款38万元,县政府拨款28万元,3村群众捐资10余万元,择地新建而成。教学楼共3层,建筑面积924平方米。1995年3月,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视察该校,并题写了校名。学校创办后,以“学校树人为本,教书育人为先”为宗旨,不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学生毕业率超过98%,思想品德合格率达100%,音、美、体合格率达99%,事故犯罪率为0。
    2005年,学校有教学班7个,学生250人;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小高级教师4人,小教一级教师8人。
    润梅小学  位于金江镇罗家村,前身为罗家小学。1991年,由台胞罗万仁捐资110万元兴建。为纪念罗先生母亲李润梅女士,学校命名为润梅学校。学校占地面积0.75公顷,建有教学楼、教职工宿舍儿童乐园、实验基地和内外操场,各项设施完备。学校自创办来,坚持依法治校、按章管校,先后获得郴州市示范性一级学校、实验教学先进单位和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学校设4个教学班,有学生50多人。全校7名教师均为大专文化水平。
三、初中教育
(一) 办学概况 
    1988年9月,全县有初级中学25所,招生2842人,在校学生6902人,毕业1700人。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73.5%,三年在校学生巩固率70%。此后几年,毕业学生数逐年增多,会考合格率基本维持在75%左右。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全县初中教育发展迅速。是年,在校学生10474人,为1988年的1.5倍,毕业2528人,三年在校学生巩固率83%。
    1997年10月,临武县顺利通过国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当年初中招生6688人,毕业3166人,学生年辍学率2.36%,在校学生17149人,为1988年的2.49倍。
    为了适应初中生源增多,学生择校就读愿望强烈的形势,民办初中应运而生,1999年起,县内先后创办民有民办和国有民办初中5所。2002年,民办学校第一批初中毕业学生295人参考,参考总人数4096名,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78.7%。
    2003年,全县初中招生7751人,在校学生20244人,为1988年的2.93倍。
    2005年,全县有普通初中22所,比1988年减少3所。在校学生13396人,比1988年增加6494人,增长94.1%。毕业学生4895人,其中民办学校1662人。会考一次性合格率76.5%,三年学生巩固率78.2%, 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3.33%。
(二)学校布局
    1988年,全县有初级中学25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基本符合“十万人口一所完全中学、一个乡镇一所初级中学”的要求。同年,临武七中(校设骡溪村)更名为临武三中,南强乡广宜中学因分乡而被撤销。
1989年,中学布局调整的重点放在改造危房、完善条件、扩大规模上。是年,金江镇中学新校舍落成启用。1991年2月,县三中与马塘职业高中合并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当年秋,武水乡下洞中学从下洞迁至邝家村北面原武水乡政府旁,更名为武水中学。同年,新设广宜中学。
     1992年,县政府在城北大富岭新建县属第二中学。9月,西城中学成建制并入新二中,并于当年面向全县招收新生。原二中(汾市)校名仍保留。1993年冬,城关镇中学由曾家岭整体搬迁到原西城中学。同年,麦市乡马渡中学撤销,并入麦市中学。1994年,三合中学新校舍在三合墟附近建成使用。1995年,原二中(汾市)移交汾市乡办,更名为汾市中学。
    1999年,县内第一所由社会力量出资创办的曙光学校(校址在城关镇新屋场村)开学。2000年,国有民办的博文实验中学、汇文中学分别在一中、二中院内组建,南强中学从莲塘村迁至新祖教寺临时办学(2002年入驻位于南强乡市场附近的新校舍),民办锦山中学借用县党校教室招生开课。2003年,锦山中学迁入新建于县城东陶家村后的校区。
    2005年,全县有初级中学24所,其中县直属学校3所:一中、二中、香花岭中学(前二者为完全中学);民办学校5所:博文中学、汇文中学、锦山中学、曙光学校、锦山学校;乡镇中学16所:分别是城关、武水、双溪、南强、广宜、同益、汾市、土地、水东、接龙、金江、大冲、镇南、麦市、万水、楚江、武源中学,花塘学校初中部和岚桥学校初中部。
附:“两基”工作简介
    1988年,临武县普及初等教育复查合格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工作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91起,县陆续出台《关于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决定》、《关于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步伐的决定》、《关于加快实施〈纲要〉步伐,确保“两基”验收合格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县“两基”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和明确规定。为了确保经费投入,在坚持财政拨款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形式广开筹资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组织干部师生依法进行劝学行动,保证学生入学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997年10月,湖南省验收团郴州分团对临武“两基”工作进行实地验收。查实结果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99.4%,适龄残疾儿童和少年的入学率分别为84.76%和81.28%;小学、初中学生年辍学率低于0.66%和2.36%;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8.93%、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7.6%;全县农村小学校园面积生均18.5平方米,县城中小学校园面积生均15.7平方米;全县校舍建筑面积为:小学171103平方米、生平9.4平方米,中学189881平方米、生平7.35平方米。各项指标分别达到或超过“两基”验收要求,被湖南省政府授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
四、高中教育
    1988年,全县有4所完全中学,即:一中、二中(设于汾市)、三中(设在骡溪村)、香花岭锡矿子弟中学。在校高中学生1407人,当年毕业501人,合格率75.4%。预考通过4O5人(毕业生首先要参加预考,通过者才能参加全国大中专升学考试),高考上线人数166人,其中大学本科34人、大学专科95人、中等专业学校37人。
    1990年,按照“十万人口办一所高中”的要求,县加紧对高中学校的布局调整、规模扩充和师资优化工作。次年,县三中改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当年全县高中招生485人,在校学生1287人。县内参加高考549人,上线85人,其中本科17人、大专49人、中专19人。同年秋,为解决高中复读学生增多,政策又不允许公办学校招收复读生的问题,由部分退休教师发起,创办民办韩山学校。两年后停办。
    1993年,新建成的县二中开始招收高中生。当年招生1078人,以后两年招生人数略有减少。1995年,原二中移交汾市乡办后,停止高中招生。全县参加高考人数237人,为历年参考人数最少的一年,上线人数41人。1996年,新二中首届高中生毕业,参考110人,上本科线2人,专科线12人。同时,因县内高中、初中调整布局,二中停止招收高中生,肄业班学生全部并入一中。是年,全县招收高中生325人,为1988年后招生人数最少的一年。1999年,参加高考学生450人,随着各高等学校的扩招,县内考生的录取率增加,当年上大学本科线的132人,占29.3%。秋,二中恢复高中招生。当年全县招收高中新生833人,在校高中学生1710人。2000年,民办学校开始招收高中学生。设于一中校内的民办博文实验中学当高中部招收一年级新生120人;锦山中学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125人。全县高一新生人数达1055人;在校高中生2334人。2001年,香花岭锡矿子弟中学停止高中招生。2002年起,县内部分尖子学生开始转往长沙、郴州等地的名校就读,高考上线人数略有减少。2004年,临武教育向普及高中发展,扩大招生规模,当年实招1683人,比上年增加38%,为1988年招生人数的4倍。
    2005年,一中、二中、锦山中学3所高中共招新生1928人。在校学生4499人,是1988年的3.2倍。应届高中毕业生1101人,为1988年的2.2倍,其中民办学校毕业251人;毕业生一次性合格率为91%。参加高考1332人,大学本科上线422人,专科上线530人,二本以上上线率31%,接近全省平均数。其中有2人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附:中学选介
    临武一中  【创办于1941年,时称临武县立初级中学。1950年2月,由县人民政府接管。1978年,被定为郴州地区重点中学。】
    1988年,学校占地面积3.87公顷。有教学班25个,其中初中8个,高中17个。有在校学生1604人,其中初中526人,高中1078人。有在职教职工108人。此后,为迎接郴州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运动会暨创省重点中学,县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新建教学楼、科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公寓和多功能体艺,扩建了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开通了校园网、智能广播系统,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和监控设备。199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肖克将军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9年成功举办了郴州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运动会。2000年9月,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名校办民校”的精神,国有民办初中博文实验中学在临武一中校内开办,新建融教室、寝室和办公室于一体的博文综合楼。
    2005年,学校占地面积9公顷,校舍建筑面积46529平方米。有教学班58个,其中博文实验中学有初中班18个,一中有高中班40个;全校在校学生3612人,其中博文1231人;有在职教职员工25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5人,中学一级教师85人。是年,本科上线人数共613人。
    18年中,学校以严谨的办学氛围,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学校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优秀事业单位法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省优秀考点、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田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绿色学校、省文明卫生单位等荣誉称号。
    临武二中  创建于1992年9月,校址在县城北侧大富岭。创办时,原西城中学成建制并入。当年,有初中教学班18个,学生1086人,教职员工58人。校园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69.6平方米。1993年,开始招收高中生,1996年停招,1999年8月复招。
    2000年9月,在校内开办国有性质的民办学校汇文中学。当年招生4个班,教职员工13人,学生288人。2003年增至18个教学班,学生1420人。
    2005年,学校占地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271平方米。共有5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30个,初中28个(含汇文21个);高中在校学生1837人,初中2056人(含汇文1591人)。有教职员工205人(含汇文6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6人,中一教师93人。
    学校自创办以来,以“以德治校、教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学有所长、争创一流”的办学风格,先后获得“郴州市教学常规管理百佳学校”、“市普及电化教学先进单位”、“全国高教自考合格考点”、“市校园文化建设样板学校”、“市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省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金江镇中学  【 1969年创办于唐家村西北角原中东乡中心小学旧址。初为小学、初中同校,20世纪70年代末改为初级中学。】1989年,镇政府集资150余万元,在铁钉寨南麓新建。此后,相继兴建实验楼、综合大楼和学生宿舍。2005年,学校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8500平方米,体育运动场6000平方米。有教学班20个,学生1450人。在职教职工5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
    18年中,学校不断改善学风、校风,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县乡镇中学前列。先后荣获郴州市“百佳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郴州市“分类定级先进单位”、“ “校园文化建设样榜校”和“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是郴州市首批一级初级中学和规范化普通初级中学。
曙光中学  民办学校。1999年,由王开信、王军、唐仁华等人筹资创办。校园位于城关镇新屋场村后,占地1公顷。20世纪初,每年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人左右。教职工实行全员招聘,共有85人,是临武解放后第一所借助社会力量创办的学校。2005年秋开始,国家开始实行减收、免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课本费的政策,在既不能多收费,又得不到财政补贴的情况下,该校举步艰难,生源大减。
    锦山中学  2000年9月,由数名退休教师及离职老人联合创办。初,租用县党校教室上课。2003年,在城东陶家村侧茶子冲建成新校,校园占地2公顷。2004年,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67人,招聘教职工74人,分设初中、高中两部。2005年,生源急剧下降,学校境况萧条(补注:学校于2006年9月停办)。
五、  职业教育
    1988年,县教育部门积极贯彻《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位于马塘的县高级职业中学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校有教职员工35人,校舍建筑面积3101平方米。在开设基础课程的同时,立足于培养社会实用人才,讲授实用技术。当年,开办短期缝纫班1个,培训学生210人。次年,增设家庭经营专业,招收学生49人。1990年,开始与沿海地区的技校、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并向沿海地区输送实用型技术人才。
    1990~1991年,县水东煤矿连续两年出动机械,无偿援助职业中学平整房基、改造学农基地。1991年2月,位于骡溪的临武三中与县高级职业中学合并为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县职业中专),设马塘、骡溪两个校区,两校区实行独立核算,资源共享。当年夏季,职业学校与县武装部联合举办兵役培训,招生50人,在秋季征兵中,60%以上的学生成为合格兵源。是年,共有在校学生225人,毕业班学生踊跃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有2人升入高等院校。1992年,县政府投资35万元,为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成一栋面积11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学校设有家庭经营、畜牧2个专业。是年,该校研究的临武蜜柚高位嫁接技术获得成功,在省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1994年,县职业中专骡溪校区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析出,成立县综合职业中学,以义务制初中普通教育为主,开展少量职业技术培训。同年,县职业中专家庭经营、畜牧两专业共有25人考入高等院校。
    1995年,县职业中专设有家庭经营、电算会计、畜牧兽医3个专业,有在校学生104人。次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参加对口专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县职业中专有32人参加高考,21名毕业生被大中专录取。
    1997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同年,县政府投资160万元,建成综合楼和教工宿舍,建筑面积2980平方米。该校增设机电专业,招收新生48人,有在校学生人数152人。当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经省教委专家组验收认定合格。次年,临武县获得 “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市教委在临武召开了有各县副县长和有关专家参加的现场会。
    1999年,增设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专业,招生51人,有在校学生199人。有70名毕业生参加高考,22人被高等院校录取。
    为加强管理、整合资源,2001年2月,县教师进修学校并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一校两部(师训部、职教部)管理体制,承担全县教师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两项职能。
    2001年,县政府投资60万元,在职教部新建宿舍1栋,建筑面积770平方米。2002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2003年,与县舜峰文武学校、县舜兴汽车驾驶学校联合办学。职教部开设电子电器、旅游、汽车驾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有在校学生290人,教职员工74人,当年有25名毕业生考入高等院校。同年冬,综合职业中学撤销,学生就近择校入学,教职员工(含离退休人员)在近城学校分流安置。
    2005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宗旨,坚持教育教学与校办产业相结合,与生产科研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家庭经营相结合。设家庭经营、畜牧水产、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初等职业教育等6个专业,有在校学生385人,教职员工58名。校园和学农基地占地面积70716平方米,其中师训部4046平方米。校内辟有花圃、苗圃、果园、汽车训练基地及养殖场,拥有电脑室两间、计算机55台,设45座语音室、36座财会模拟室以及生化室、物理室、电器维修室等。
六、 特殊教育
    1992年9月,县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借用武水镇医院房屋,举办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班1个,开设语言、听力、算术、美术、体育等课程。有教职员工6人,其中教育局配备1名, 县残联聘请5人;入学残疾儿童18人。因缺乏师资,1993年7月停办。1997年,县教育局在西城完小附设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班1个,入学儿童23人,因条件所限,于当年停办。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