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临武概述(二)

临武概述(二)

关键词:临武概述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临武信息港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linwu114.com
  • 感谢 slluoju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1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历史上,临武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五代以后,采矿业逐渐兴起;手工业则以县域自给为特征,规模小,门类单一。借武水水路之便,以食盐集散为主的古代商业相对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百废待兴中执掌政权,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发展经济。到1988年,县内农、工、商各业齐头并进,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形势,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当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99亿元,人平仅有697元,地方财政收入1631万元。此后,贯彻中共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立足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破陈规陋习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出台一一系列富民强县的改革措施,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同时,对国有、集体所有制经济实施机构、人事、产权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壮大优势项目,在农业产业化、加工精深化、流通有序化等方面做文章。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4.25亿元,人平达到10879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32.26亿元、10181元,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为10.05%;县财政收入20701万元,年均增速15.25%。
1988年,临武农业主要是传统种养业,虽然农民的吃饭问题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农产品商品率较低,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不高,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全年农业产值10032万元,粮食产量10056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86元。90年代以后,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责任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主题,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抓住湘南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切实改善生产条件。一大批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新品种和新产业落户临武并形成规模,临武鸭、蜜柚、大冲辣椒、香芋、红心桃、乌梅等农产品逐步成为临武叫得响的地方品牌。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35亿元,是1988年的9.3倍;农民人平纯收入4008元,是1988年的10.4倍;粮食总产量13.42吨,比1988年增加33.45%。
在县委、县政府一系列惠林政策的指引下,县内林业生产由单一的农民零星造林向基地造林、飞播造林、全民义务植树、林业户承包造林和股份合作造林多轮齐转的造林、营林方式转变。2000年以后相继启动的退耕还林和珠江防护林工程,使临武林业由“生产”向“生态”迈进。18年中,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3.51万公顷、封山育林2.5万公顷,建立生态公益林5.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88年的40%提高到63.3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办矿门槛的降低,县内采矿业发展迅速,但也暴露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等问题。为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县委、县政府兴利除弊,通过强有力的整治,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实行坚决关停。同时实施“国退民进”战略,加大改革力度,对效益不高、后劲不足的国有和集体企业作出破产、拍卖处置,将部分有条件的集体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组成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使之破茧重生。着力发展民营企业,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建立了经济民营为主、企业民有为主、投资民间为主的新型工业经济体系,形成了“五区一园”(沙田煤炭开发区、三十六湾小有色工业开发区、汾市有色金属冶炼区、岚桥边贸区、S324线建材工业区和城南工业园)的规模布局。产业构成由单纯的煤炭、小有色矿开采向农业产品及矿产品深加工、小水电开发等领域拓展,生产规模由“小打小闹”向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88年的1.3亿元发展到50.58亿元,国有工业企业比重由41.5%下降为4.19%;规模以上食品加工及纺织业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5家,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95%。工业产品中,锡锭,煤炭,锡、钨、铅、锌精矿和舜华鸭产品、小徐瓜瓜食品、金福薯业产品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有君婚纱饰品主销欧美市场。
临武商业走过了一条商品购销由以采购为主到以推销为主,封闭式行业经营到行业为主、多元化经营;饮食服务业由温饱服务到享受服务,传统粗放服务到现代精细服务的发展道路。国合商业逐步丧失主渠道作用,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市场主角。2005年,县内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701万元,比1988年增长63861万元,年均增长13.5%。
城乡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县城先后投入基建资金16亿元,改造旧街15条,新建主干道11条;照明、绿化、环卫等设施配套,供、排水管网逐步健全;市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市容市貌全面改观。县城总面积由2.8万平方公里扩大到5.36平方公里,并于2003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以硬化村巷道路、实施改水改厕、优化公共设施、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村居民的住房面积大大增加,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随着省道1842线(后称S214线)混凝土路面铺设工程的启动,临连公路贯通工程完工,临武交通建设提速。全县公路里程由1988年的768公里增至2005年的884.17公里;全县通车乡镇由18个增至22个,通车行政村由121个增至300个,自然村通车率达96%,其中19个乡镇的通乡公路被改造成混凝土路面;全年货运、客运量分别由420万吨、197万人次上升到774万吨、840万人次。
通讯事业在技术落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起步并迅速发展。1990年,开通自动电话;1992年,开办无线寻呼和长话直接业务;1995年,建成县内第一个模拟电话通信基站,开通互联网;1998年,开通数字移动电话……这一个个清晰的脚印,记录了临武现代通讯发展的辉煌历程。到2005年,全县共建成小灵通基站81个,有用户3262户;移动通讯基站62个、直放站6个,移动电话用户54150户;固定电话网络覆盖全县289个行政村中的275个,有用户33915户,比1988年增长96.9倍。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