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临武麦市上乔村

临武麦市上乔村

关键词:上乔古村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上乔古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lluoju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16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http://player.56.com/v_NTUyMDM2NjM.swf

小巷深深,一个古老的村落见证一个部族的兴衰,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位于临武县城北面25公里处的上乔村,四面环山,层层叠叠的青砖、青瓦让这个历经800余年风吹雨蚀的古村披上了神秘色彩。

村内有大大小小古建筑400余座,占地约三万多平方米,其中清代建筑140多栋,其余大部分是民国时期的建筑,极具江南古建筑特色。
说起上乔古村的历史就不得不提他们的祖先。

上乔古村族姓郭,据族谱记载其始祖郭妥公,系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十九代孙。宋开禧年间官任临武县,后定居乔溪(今麦市乡上乔村)。从此郭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如今在有着千年历史的郭姓四十八村总祠堂里,一直供奉着他们的先祖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塑像和皇帝御赐“再造鸿猷”牌匾,我们从中不难猜测昔日上乔是何等的繁华兴旺。

据上乔村村主任郭道石介绍,这几年专家考证郭氏大宗祠,该建筑于康熙、乾隆年间。小时候听长辈人说宗祠建成后我们村里人丁兴旺,很繁荣,先后分布出有四十八个村庄。这些村庄分布在临武、蓝山、桂阳、嘉禾等地。笔者在这座占地面积达1560平方的祠堂内分三阁看到,阁内雕龙刻凤,厅中天井别具一格,四檐积水聚于宝盆中,井中整块巨石寓意团结一心,井中暗道记字曲延排水则是财室节俭,用之有道,且集采光,通风于一体,实为难得。各栋天井磐石中的石刻图案各样,寓意有别。让我们在惊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深受先人的德训育人。

在祠堂中央有个独特的木门,据说在当时要跨过这扇门可有讲究呢?

 

据了解,古时所说的祠堂中门,史传从中门进出是历代文人学子梦寐以求的事。只有那些科举出仕荣归故里,顶礼朝拜祖先时,才得以从中门进出。平常人家要出入祠堂也只能从两边的侧门。当然,如今两边的侧门已被后人改造,中门也就淡出了历史,以另一种方式见证着现代文明的传承。

 

古村上乔建筑多分群体和单体组合两类,以井字形或散形排列。

 

古民居多为青砖、青瓦、青石围角、门坝石、天井石依然能看到浮雕八卦,动物图案石刻。而屋内的木柱梁架,大小窗户,神台、隔门、檐翘角等木质结构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较好的保存各式各样的动物和花卉木雕。外部檐下墙壁书画,花卉石灰浮雕图案,处处显露出古朴而厚重的文化气息。手工石雕、灰雕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生动典雅,无不让人惊叹!而每件雕刻又都有文化内涵,通过特点,特性,名称上的谐音等表达祝福之意,如表示福气、福贵、石榴中多仔即多子多福,松鹤延年益寿等等。古人寄情于物的各种思想感情都融入建筑之中。

 

大凡各栋正厅原均挂有受赠横匾,各有典范可为敬之,因各种因素所致,至今保存所剩无几。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在今年58岁的郭国玉家中看到一块祖传下来写有“芹宫焕彩”牌匾,让人从中对古村曾经的辉煌浮想联翩。

 

村民告诉笔者曾经这个房子住了有十三户人家,有名的芹宫焕彩就是虎公大厅。以前一个房头就是一个公公的后代。而那上面房子上的几个大菩萨和狮子,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掉了。

 

望着一幢幢神定气闲的村民老宅,那奔腾耸立的马头高墙,那翻卷向上的翘角飞檐,那陈旧斑驳的斗拱互脊,那残破古雅的木、石、砖雕,那雕刻着不同图案的门簪。犹如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呆在深闺待人识。

 

看完了古民居建筑,我们来到了距村子百余米外的昭王庙,这是目前我县保存最好,历史最久的一座古庙。

 

昭德候王庙位于古村上乔的西南面,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为纪念唐代武陵候黄师浩而建的。

 

庙前的古道是古时县城通嘉禾盐道的必经之路,光滑的青石路上依然能清晰的看到人马长年累月行走留下的痕迹,不难想象当时人马通行量有多大,庙宇的香火有多旺盛。看着盐道,让人跨过岁月的门坎想起古人在盐道上留下的动人传说,想起盐道边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昭德候王庙。

 

据介绍,昭王庙是其实还是叫昭德侯庙,是属于唐代我们临武的一个大将军。它的组建年代是皇清顺治十八年建的,距今有三百四十八年左右。 这个大将军在唐代的时候,当时打仗、剿匪赫赫战功。 死后,当时皇帝封了武陵侯。武陵侯是我们临武第一个封侯、封王的临武人。 因为他德丰功伟绩,对国家贡献比较大,所以临武、宜章这边的人们都在纪念他,相当于现在的革命烈士。

 

走近了昭德候王庙,一股庄严之气扑面而来,庙内没有浓妆彩衣,而是素面朝天,清清爽爽,灰瓦之下便是青砖,便是木瓦的本色。

 

硕大的古庙成三层的木质结构,中间是条约一米的天井,左侧则是上下两层四间厢房。整体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主殿内整齐的竖立四排高矮不一的木柱,木柱梁架间均雕刻有花鸟兽、人物等各式各样寓意深刻的图案,似乎与古代庙宇的佛道文化一脉相承,存在某种暗合之意。

 

然而庙内最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在主殿内直接搭建木板梯上楼而不从侧面的厢房,还有三层楼上为何建有四十八个大小不一向外的缭望孔,难道这仅仅是为了采光吗?……看样子庙里的文章还真不少?可惜的是庙内的设施在五六十年代破四旧时被损毁,村里也只有部分上了年纪的村民还能依稀的回忆当时是什么模样。

 

古庙在五六十年代被改造成大米加工厂和学堂,墙壁上留有不少毛主席语录和学子们提写的诗词、字画。

 

时至今日,在这座历经数百年及具考古价值的古庙内,考古人员和村民在古庙的顶梁柱上发现建于清顺治十八年的手写记载。

 

在一条田间石板路上,我们找到了一块刻有康熙六年石金山重建昭德候王庙碑记。同样在庙内地板的石块上拂去污泥,依稀可见记载乾隆年间再次重建古届的碑记,除此在没有更有价值的信息。看来要想真正了解古村上乔还有许多东西有待发掘。

 

在村子的下方建有一方一圆的大石台,听村民说这叫四方台和圆罗台,台上古柏清翠,枝繁叶茂彰显生命力的顽强。两台一远一近,“内方外圆”上乔古村秉承古训先德遗志,将为人处事的原则运用于古代的建筑当中。在四方台的前面,一个龙头鱼身的雕像很是惹人注意。似乎久居在村里的村民,谁也说不明,道不清它建于何时何代。

 

如今在古村的周边有四个清代的凉亭,依然保存完整很是罕见,凉亭的浮雕有人物、动物、花卉、对联,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在浓厚的文化背后,古村上乔依旧保留清光绪年间的两间私塾。

 

这定然是读书人的欣喜所在,让人看到了岁月洗礼的古墙内外,处处弥散着书香的气息。走近他的人都会为古人的博学多识而赞叹,如果时光倒流,沐浴着晨雾霜露,闻鸡而书、该是世间少有的快事,而似水流年,那些谈笑风声都已沉寂,留在四壁的墨痕,隐约间还激荡着当年的书香气息。

 

走出深深的古巷,一抹夕阳洒在古墙上,小桥,流水般的古韵便再一次回响,回望古村,越发显出岁月的沧桑······老村的神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